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色生活 > 兴趣 > 正文

老年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心

2014-01-22 00:58:12   来源:   评论:0   点击:
老年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用淡化的方法控制情绪,就能超脱一些,就能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晚年环境,跟上新时代。终身学习 终身健康当前我国有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冲击。

\

老年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用淡化的方法控制情绪,就能超脱一些,就能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晚年环境,跟上新时代。

终身学习 终身健康

当前我国有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冲击。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老龄化社会。为此,在做好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措施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大力提高老年人素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争做一个新世纪健康老人。要做到这一点,办法就是终身学习,用学习促进健康。

学习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和静养”。静态休息能使肌体及时得到调整和修复,有利于寿命的延长。读书是静养的一种最好方式。人的知识渊博,能明辨是非,懂得科学,能趋利避害。语言文字能调节感情,解除烦恼,有淡化抑郁心情的功能。因此,有人把读书学习看成是治病养生的良药。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同志已经 70多岁了,他把读书作为一项健康养生的新功能,他认真做笔记,用毛笔抄写格言警句。他说:“读书能有效刺激细胞,防止老年痴呆。读书时,细心品味,不急不躁,读、记、抄、手、脑、眼一起运转,对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利”。国学大师文怀沙曾经得了肝癌,而且是晚期,生命面临绝境。周围的人认为他时日不多。可就在这个时候,文老做出一件令自己非常享受的事:每天躺着背诵《离骚》,脑子里想象着诗里的画面,还背唐诗、宋词,他说:“文章就是我的药”。正是这些由诗和文章组成的精神良方,让奇迹在文老身上发生了。二个月后,被多数医生认为“时日不多”的文老,肝腹水居然逐渐消失,精神也好了许多。他扫院子,一边扫一边背“之、乎、者、也”。身上大汗淋漓,背到神清气爽,文老说,我用的就是心疗法。可见,读书学习,对健康的人来说,是锦上添花,对有病的人来说,是雪中送炭。

不少老年人有个习惯的看法,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智力下降,自叹人老学已迟。实际上,老年人大脑有惊人的智力,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延缓记忆力衰退的重要因素。健康可使导致血管硬化的物质减少,保持大脑清新敏锐,容易把事情记住。老年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不比年轻人差,保持好智力的人,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活泼开朗的人。相反,固执、封闭、焦虑的人,脑力退化很快。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种康复力比自我保健能力更强大”。人生路上早和晚,只是个时间问题,只要你坚持学习,就一定会有收获。

学习要有信心

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衰老是随年龄增长和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生理过程。但年老不等于完全老化。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只要自身加强保健,增强抗病能力,延缓衰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从30 岁提高到76 岁,就是事实。过去说,“人逢70 古来稀”,今天,90岁、100岁也不少见。我们既要重视老,应对老,但也不怕老。只有这样,才不被衰老情绪所笼罩。只要有信心,不断学习,就可以实现生命的第二春。

漫画家方成 90多岁了,他说自己的长寿秘诀是:“生活一切很平常,读书作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齐白石在93 岁高龄,仍作画600多幅。大冶市有位8 旬老翁刘大吉,埋头笔耕两年多,创作出50 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就我们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不可能和他们比学识,比成就,但应该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去做过去没时间做的事,实现自己第二次人生价值,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 php $c= end(array_keys($info))}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及免责 |

京ICP备120145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