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家长,平日省吃俭用,就为了子女嫁娶的那一下子风光,不仅要把家底掏空,有的还得举债。现在办婚事免不了相互攀比,你家付了房款首付,我家就要尽可能付全款。你家的陪嫁是全套家电,我家就要再送一辆汽车。
我认识一位年轻记者,月薪并不算低,但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勉强供他读完大学已经是竭尽全力,于是买房买车只能是他独自完成的“丰功伟业”。然而以北京的生活水平和房价,在若干年内这只能是梦想。小伙子很能干,也有女孩缘,但前前后后谈过几个女友,都在最后的关头“吹灯”,原因是女方的父母要求一定得有房子才能出嫁。从女方父母的角度看,这种要求似乎也不过分。结婚嘛,总不能让女儿睡在露天吧?让女儿嫁给一个在经济上没有实力的人怎么说也不太安全。房子成为许多婚姻无法跨越的障碍。
我想过怎样给这位苦恼的退休教师回信,比如告诉他,你的孩子已经成年,而且有了工作,应当懂事了,知道体贴父母;还可以说,有时孩子不知体贴父母并不是孩子的责任,是父母的教育不到位。但连我自己都怀疑这样的说法对这位父亲可否有帮助。
一个人面对着强大的传统和现实,道理可能不堪一击。面对高昂的房价,又面对如此兴盛的家长首付房款的攀比风,我只能告诉这位父亲:放下做家长的“虚荣”,把家里的真实情况和你们的苦恼完完全全告诉儿子,取得他的理解,说不定还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奋斗意识。在房价高买不起房与攀比风等社会问题没解决之前,对于老杨这样的家庭而言,这或许是绝处逢生的惟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