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色生活 > 家庭 > 正文

独身老年人未婚同居应得到社会理解

2013-08-08 11:29:16   来源:   评论:0   点击:
随着医疗水平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寿命逐年增长,这就导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独身的老年人数量也在增加。而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再婚的复杂性远高于中青年人的婚姻。总体来说,老年人的夕阳婚姻更脆弱,...

\

随着医疗水平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寿命逐年增长,这就导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独身的老年人数量也在增加。而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再婚的复杂性远高于中青年人的婚姻。总体来说,老年人的夕阳婚姻更脆弱,承受力和适应性会明显下降。所以不少老年人再婚以失败而告终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有老年人自身的原因,也有周边环境造成的客观影响。因此一些老年人选择未婚同居的方式解决情感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和理解,而不能简单的归纳为老年人在追时髦或者上升到所谓的道德层面。

独身老年人选择未婚同居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其一,避免麻烦。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讲,婚姻的热情已不像年轻人那样强烈,婚姻仪式对他们已不重要,老年婚姻又不涉及计生指标、人户口等相关要求,老年人的年纪和经历决定了晚年择偶无非是找个共度余生的伴儿,两个人一起精神有个依托生活上有个照顾而已。加上为子女着想,除去经济利益的纠葛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再婚后面临的是两个家庭如何重新整合的问题。最简单的例子如怎样称呼对方,怎样与对方子女相处等,虽是小事,若是办了结婚手续,一切都要按规矩来,难免产生摩擦。而同居似乎只是两个老年人之间的事,儿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因此,少给自己找麻烦、少给儿女找麻烦就成为老年人的宗旨, “未婚同居”成为老年人认可的一种较简便方式。

其二,老年人未婚同居有个心理缓冲期。从“同居”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或者继续“同居”下去,或者分手,或者结婚,无论走什么路,发展空间都很大。而“同居”时期,搭伴养老的老人有个心理缓冲期。老人多年的性格习惯养成后一时难以改变,先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相互适应,所以这样“同居”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单身老人的心理压力,又给了老人相对自由的空间。同时,由于社会经历较丰富,老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害怕上当受骗,“同居”给了双方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

其三,“同居”与再婚相比较而言处于隐蔽的状态,同居不需要经过法律和社会的承认,也就是不需要通过婚姻登记和举办婚礼等形式来确定关系。这样,造成的社会影响面会比较少,知情人少。“同居”可有效地避免遗产纠纷的发生,既保持和维护了原来的亲情关系,又避免了其他问题的复杂化,故老年人同居比再婚更能使子女们接受和理解。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到来,老年人婚姻问题将成为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毕竟我国社会文化、法律体系和经济发展程度,想要一步到位的解决老年人再婚问题是不可能的,所以采取一些折中或者缓冲的方式先解决老年人当下的问题是情有可原的。对于老年人未婚同居的现象,是老年人精神世界寻求幸福,排解孤独的一种方式,作为社会或老年人的子女,应该从一定程度上给予理解和宽容。

 

{ php $c= end(array_keys($info))}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及免责 |

京ICP备120145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