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出去玩回来把牛仔裤脱下来扔在沙发上,奶奶看到了替孙女收拾,突然发现牛仔裤上有两个大窟窿,心想,准是小丫头玩疯了把裤子摔破了,于是顺手拿起针线,又找来两块补丁,把牛仔裤上的洞给缝上了。
第二天, 孙女起床后,拿过裤子一看, 愣住了, 问妈妈谁动了她的衣服?奶奶听到后过来说:“是我看见你的裤子破了,就给补好了。那么大个窟窿, 你是不是摔跤了?” 孙女哭笑不得:“奶奶— — 什么‘摔跤了’, 那是我新买的‘乞丐服’, 现在最时髦了。您倒好,给缝上了, 土不土洋不洋的,我可咋穿出门啊!” 奶奶听得一头雾水:乞丐服? 乞丐不就是“叫花子” 吗? 他们穿的衣服也时髦?
这个故事听着有些好笑,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年轻人染了一头个性的金发回家被长辈唠叨;年轻人喜欢听流行歌曲, 老一辈爱听戏曲;年轻人常常会剩饭, 老年人即使吃饱了也不愿浪费⋯ ⋯ 总之,年轻人与老年人在习惯、爱好、思想等方面常常会有许多不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
由于每个人所处时代、生活环境、所受教育、思想修养等因素的不同, 导致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必然存在差异。尤其是老年人, 往往停留在对某些事物原有的认识水平而难以放弃, 对新事物的认识又跟不上, 有时难免显得固执。笔者认为, 消除代沟的最好方法是加强学习, 老年人也应多向年轻人学习。因为年轻人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看到不少老年人, 固执己见, 总用老经验去认识问题, 对新生事物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 大发“今不如昔” 之感慨。当年鲁迅《风波》一文中的九斤老太就是个典型的“今不如昔派”。她的主要论点就是过去的豆子没有现在的硬,过去的天气没有现在的热,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 她的儿子七斤一生下来就比她出生时轻了二斤,孙女六斤生下来又比儿子轻了一斤。其实是她自己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了, 却怨天尤人。所以, 当代老年人应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通过学习来弥补与年轻人的代沟, 不要做新时代的 “九斤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