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竟爱上了美国小伙子, 伙,受邀去他美国的家和“婆婆”见面。想当年,她的初恋就是被“婆婆”扼杀于摇篮中。虽然,耳闻美国的父母较少干涉子女婚姻,但首次拜访美国“婆婆”,表姐心里还是打起了小鼓。
美国小伙安慰表姐不要紧张,说当他母亲得知,他的恋人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态度很平淡:只要自己快乐,自己喜欢就好。在出发前,他交代表姐不用穿得太正式。他的家乡在西雅图的海边,这里的原住民生活悠闲,穿着随意,SUMMER基本是清一色的T恤、短裤、拖鞋。因而,表姐遵循他的意思,清爽休闲的简单包装去拜访美国的“婆婆”。并且,表姐同时准备好入乡随俗,直呼“婆婆”名字。
不知辗转了多少趟航班,表姐终于见到了美国 “婆婆”。看得出来,“婆婆”并未因她的到来而刻意打扮,房间内也稍显零乱,仿佛表姐就已是自家人。同 “婆婆”寒暄过,就一块去吃晚餐。表姐在出发前想象的“海底两万里”的盘问却没有发生,“婆婆”没有丝毫“查户口”的意思,更多的是闲聊,聊儿子的工作,聊西雅图这几年的巨变,漫无边际,谈笑风生,气氛很是融洽。表姐偶尔插上几句,很开心地享受晚餐,没有经受任何令人难堪的“盘问”。
晚餐之后,“婆婆’’把整理好的家谱相册拿出,向表姐介绍他们的家族历史,典型的美利坚移民史,他们的血统里有多种民族。表姐用心地欣赏那一张张泛黄但依然“年轻”的老照片人物,“婆婆”在一旁耐心讲述个中的故事。其中,最让“婆婆”荣耀的是她的父亲在二战时,是一位美国空军飞行员。表姐听得饶有兴味,真正认识了一个美国家庭的历史背景,“婆婆”认为表姐很快将成为家庭的一员,了解家族历史是很重要的起步。
翌日道别,结束拜访之旅。上飞机前,美国小伙接到他母亲的短信,说很开心见到表姐,认为她是个好女孩。表姐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放稳了,能得到 “婆婆”的赏识和肯定是她所希望的。看来也得讨好一下“婆婆”,回国后表姐赶紧在“婆婆”的Face— book上留言,盛情邀请“婆婆”来中国的家里玩。“婆婆”友好地答复:若有时间,一定来访!
就这样,美国“婆婆”这道关卡,表姐是“轻松带微笑”一路迈过。后来,表姐常通过Facebook与之交流,成为“婆婆”心中的乖女儿。当然,最后她如愿变身“婆婆”的中国媳妇。从此,他们的家族族谱里,又多了一位黄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