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对自己的东西都把得很紧,你比如老人经常会逗小孩,“宝宝,把好吃的给奶奶一点。”一开始孩子没有什么防备心理,大多数时候,孩子都愿意给大人吃,但是大人们往往就很习惯地对孩子说:“真好,你真懂事,你一个人吃吧,快快长高高”。
久而久之很容易纵容孩子假分享的心理,孩子容易养成只要是自己觉得好的东西,都可以一个人吃,一个人用的习惯。
再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家中常常会见的这样的情景,比如吃苹果,家长会仿效“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惜在现代家庭模式下都反了过来,虽然也让孩子把大的苹果先给老人、父母。但是大人们都以各种理由婉言拒绝了,到后来把大个的苹果还是让给了小孩子。看过这些情景后,孩子心安理得地抱着大苹果乐呵呵地“独享”。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是让孩子表面看起来学习如何与长辈分享,实质上所有的长辈都在好意“拒绝”与孩子分享大的苹果。长辈们的“假让”行为,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大人们不会吃的,只是走走场子,最大的那个苹果在他们手里转了一圈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的。
对孩子来说,分享并不意味着必须把手中的东西给别人,如果孩子只是把手中的玩具拿出来给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那也是孩子尝试分享的开始。作为父母,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千万不要责备孩子小气或者强求他一定要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这样做会打消孩子进一步联系分享的热情。所以专家最后说:一个孩子不会与他人分享,源自于长辈的错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