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妻少夫真的源于恋母情结?
在“姐弟恋”热出现之前,很多人认为男女之间最好的搭配是久经世故的男人与活泼可爱的女人的结合。但现在男女择偶的标准则‘}合恰相反,女人们开始选比自己年轻的男子做对象。过去社会对这种男小女大的婚姻抱有成见,而现在找个年轻的情人或丈夫已经成为时尚。
很多人成家之后才发现,娶个姐姐型的太太是男人的福分。因为比男人年纪小的妻子,总免不了思想上、生活上对男人的依赖,这种信任对于促进男人奋发向上当然是有利的。男人从打算结婚时开始,实际上就已经认可了这种社会期望。但是这些在职场上拼命打拼的男人,又何尝不需要女‘}生的安慰呢?这种安慰,不光是小鸟依人、温柔贤惠,更多的是需要一个能够彻底理解男人的软弱的成熟女性。姐姐型的太太在这一点上就显得非常出色。因为她们的社会阅历和弟弟丈夫有一个’‘时间差”,所以能明白男人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引导和关怀,而不仅仅是寄托责任。
用一对女大男小的夫妇的话说,男人同女人相比,永远是长不大的。虽然男人从小就被灌输要做 “真正的男子汉”,也就是:在女性面前要占主动和优势,要保护和怜惜女性。这种男性至上的心理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工作上要积极进取,比如养家糊口要挑起家庭重担,甚至连谈情说爱都要男人采取进攻姿势。但是在今天,随着社会分工对体力要求的降低以及女权意识的觉醒,反而出现了 11男性弱化”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娶一个姐姐型太太回家,自然不是什么稀罕事。
心理学家柏尼认为,每个人的人格中有三种成分:一种是像父母的部分,一种是像成人的部分;一种是像儿童的部分。换言之,每个人的自我状态中就有以上三个方面。有些男子,由于从小受父母宠爱,人格中像儿童的成分可能尤为强烈。他就会更想得到母亲似的、姐姐似的关心爱护,而不愿意像父亲或哥哥似地关心小妹妹。
按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子依恋母亲式的异性,女子依恋父亲式的异性,均出自人的“伊谛斯情结”。正常情况下,人到青春期就会致力于摆脱父母的束缚,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而在神经症病人,这种摆脱却是失败的,他(她)不能引导自己的“里比多”(表示人格中最深层的性的内驱力)趋向于一个新(同龄的)对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伊谛斯情结”是神经症的一个内因。
男大学生小童,算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如今也算长大成人,正在念大学,他的女朋友就是比他高三届的同学,他刚进校,她就面临毕业。但是两人谈起了恋爱,而且感情浓烈,即使在大学这样的环境里,小童也并不是全无压力。班里的同学好不容易都接受了这一事实,但是其他的人仍然免不了指指点点,虽然都没有恶意,但是被贴上一个“一年级和四年级谈恋爱”的标签,无形中也有一些不适应。
小童坦言:"我并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有恋母情结,但是我知道我很喜欢她,和她在一起没有拘束,她比和我同龄的女生都要通达大方,善解人意,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给我出主意,而不是像班里其他的女生一样,虽说也很独立,但是总是要依靠男朋友,不知道体谅男生的不成熟。”
说起小童的时候,小童的女朋友总是一脸的甜蜜。“他很单纯,很正派,很有爱心,有很多优秀的品德。这些品德在年纪稍大一点的男人身上已经不容易找到了,因为男人在工作中会被磨练得比较自私。”
她比他年长几岁,所以能清楚地体会到小童的心理成熟过程。因此对小童,她有着特殊的关切和珍惜,她自己也是从初涉人世到老练成熟一步一步走过来,知道有些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是人生非常宝贵的,值得她去呵护。她认为,和小童的姐弟恋,实际上是两种心灵的互相体认。这种姐弟恋给小童带来的幸福感是非常强烈的。比如体贴快乐的性生活、生活中不用处处拿主意而是互相协商,有冲突时她会比较冷静等等。
女大男小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小童的话来说,爱情和婚姻的发生有时并没有预感。作为男人而言,当你需要女性的爱的时候,不要轻易划定一个年龄的圈圈,那样的话,或者你会错过一个好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