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定位“当好称职配角”
目前,我国的隔代养育的模式大致有四种模式:日以继夜365天全天候模式;日进夜出,每天照看小孩约8小时模式;一周管5天、双体日送还子女的交接模式;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轮换带养模式。然而专家对这种养育方式并不认同。
专家认为,祖辈对孙辈的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父辈的教育。父母与孩子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承担着谁也无法替代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而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也是谁也无法取代的。祖辈乐于参与,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责任因此可以豁免,如果把对孩子的教育、抚养双手推给老人,是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
专家建议,祖辈在对第三代养育中要合理自我定位,当好称职的配角,做到不错位、不越位。祖辈与自己儿女之间要相互学习,跨越“代沟”,形成合力,营造一个两代人沟通分享、优势互补的家庭教育环境。
外婆家与奶奶家教育需对接
专家认为,祖辈与父辈,孩子的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之间,两种教育观念,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从不发生正面的冲突和碰撞,但投射到孩子身上,却是背道而驰的,这也许是一种隐性的冲突,带给孩子是一种迷茫和无所适从。
祖辈不宜越位为孩子“保驾”
专家指出,如果祖辈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不管是错位还是越位,都必然会造成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缺位。祖孙之间的过度依恋,会成为亲子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祖辈时时处处干预父辈对其子女的教育,以教育者自居,甚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使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感受到削弱,从而成为亲子关系中的障碍。
专家总结: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只允许一种价值观,一种声音,一个权威,那就是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主渠道是亲子互动,父母需要在做父母的体验中成长,世上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时,和谐互动的孙辈教育模式可以千姿百态,但必须首先处理好三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