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里根,光纤之父高锟,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中国,这种疾病被叫做“老年痴呆症”。今年9月,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发起为老年痴呆症正名活动,呼吁消除对这类病人的社会歧视,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用阿尔茨海默症代替原来的老年痴呆症这个名字,这是消除歧视的第一步。
从对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格的尊重出发,瑞士人不像许多国家那样,将阿尔茨海默症译为“痴呆症”而是一直明智地称之为“失智症”。我们大家都知道,瑞士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长寿国,而在欧洲则是排名第一。长寿的老年人比比皆是,相对而言失智症的老人自然也会随处可见。
有不少瑞士的专家指出,不将失智症患者视为“异类”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且也可以让患者处于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里,这样做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病人消除紧张和缓解种种失智症状。瑞士人认为,失智症也是由于年龄增加导致的脑功能退化引起的,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只是一种正常的老化现象。
在苏黎世新成立了一家示范性的开放式失智症患者护理院,与人们印象中的那种全封闭式的失智症护理院截然不同。在那里看不到病人,只有居民,在种种科技设备的帮助下,整个护理院都处在高效、安全的科学管理之中。那些“居民”可以如同正常人一样自由活动,只有程度最严重的老人才会受到特殊的专门的护理和照顾。确实人人们感觉到了失智症患者也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春天”。